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图书馆智慧空间服务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图书馆智慧空间服务

2023年06期【本期推荐】

作者:周纲、陈晨、蔡文杰、宋歌笙

【摘要】图书馆从文献服务迈向知识服务,空间的作用日益显著。智慧空间是图书馆新型知识服务业态,其发展分成三个阶段从RFID化、到无人化服务、到时空虚拟化和服务智慧化。通过梳理图书馆智慧空间的典型场景和主要技术现状,总结智慧空间的初步模型和智慧评级。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新生产力,元宇宙将推动图书馆智慧空间形成新生产关系。提出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构建方式是夯实基础设施和基础数据、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应用创新和提升体验。

【关键词】智慧空间,人工智能,元宇宙,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

1  引言

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促进人类社会包容性发展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必须把“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作为自己的使命任务,积极推广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提升。图书馆行业也迫切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知识服务业态,进一步延伸公共知识服务覆盖范围。《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2022》指出图书馆必须适应数字时代发展,做好数字转型的准备。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术飞速发展,图书馆知识服务将实现从以文献为中心到以知识为中心的服务内容转变,从知识管理、知识保存到知识生产的服务范围拓展,从依靠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到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服务方式升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知识来源,推动知识传播的速度,也影响着中国不同代际的社交方式、以及他们与图书馆的交互关系,Z世代、AA世代将逐步成为图书馆读者的主力军,人工智能和元宇宙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智慧空间在图书馆数字转型和服务升级的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2 图书馆关于智慧空间、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的研究综述

图书馆界认为智慧空间是要体现更多人文关怀,并将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都纳入图书馆智慧空间的范畴。智能建筑与智能管理密切结合、建筑管理和空间管理无缝对接,空间的创意化、智慧化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智慧空间是一种利用图书馆空间所提供的智慧服务,即是与空间相关的无人或自助服务,能感知用户需求,并主动提供服务。现代公共图书馆,无论是物理的还是虚拟的,都是关于人的价值的实现和满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公共场所,是作为崇尚理性、科学、人性等现代社会基本价值的殿堂。图书馆智慧空间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感知、分析、记忆、服务用户,整合Web3.0技术、设备、资源、服务、环境及整个图书馆网络,由物理空间、虚拟空间、用户感知空间、支持空间等构成的多维自优化系统。智慧空间是智慧图书馆的有机要素,它的核心是用户体验,特征是高度的感知性、互联性和智能化。

图书馆界在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领域,主要关注本体和语义网、数据挖掘、模型构建、文本分类、机器学习等领域。例如,NSTL(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一代知识服务示范平台提供智能检索与问答、自动综述、文献与科学数据的关联发现、研究文献识别等智能知识服务,是实现图像资源的发布、注释、关联、复用全流程的IIIF-IIP沉浸式交互平台。随着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翻译、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不断完善,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将高效地构建虚实孪生的虚拟空间;AIGC能创建“虚拟数字人”作为“虚拟馆员”,在实体场馆或虚拟场馆中通过虚拟馆员提供场馆导航、信息咨询、知识问答等服务;将传统以机构到用户的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的交互模式转向双向实时交互;将实体资源数字化,实现馆藏资源的永续保存与传播。

图书馆界主要从服务创新、场景构建、资源管理等方面研究元宇宙,元宇宙是基于数字技术构建的一种人以数字身份参与的虚实融合的三元世界数字社会。元宇宙的构建将经历三个阶段:(1)虚实孪生,现实与虚拟是两个平行的空间;(2)虚实相生,现实与虚拟相互促进;(3)虚实融生,当元宇宙达到成熟阶段,虚拟空间将创造出超现实场景,现实与虚拟实现融合共生。元宇宙区别于传统环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现实时空和虚拟时空的融合,这也是智慧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元宇宙“完整形态”的7个方面:(1)虚拟世界:元宇宙必须是客观独立的虚拟世界,让大规模的人群可以在其中互动;(2)身份:用户必须携带一定的身份进入多个元宇宙;(3)沉浸式:用户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与虚拟物品和其他用户进行互动。沉浸式体验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的感受和更加丰富的体验;(4)互操作:用户在不同元宇宙中的财产、信誉、账号、装备等能够一定程度上通用或价值兑换;(5)工作与娱乐:用户在其中可以进行创造性劳动和娱乐;(6)产权与经济:用户创造的内容通过NFT有去中心化认可的所有权;(7)永续经营:需要有一定的机制保证整个元宇宙的永续经营。在元宇宙视域下,从虚拟导览、虚拟展厅、虚拟数字人、VR读书等角度切入图书馆元宇宙的虚拟服务体系,图书馆应积极转变观念,研究数字资源确权的法律和技术保障,逐渐构建起读者喜欢的虚拟化服务,探索知识服务在元宇宙中的应用。

AI将推动智慧图书馆在空间表现力、空间层次性、空间多样性上的突破,使用户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场景体验、价值判断和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使智慧图书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更趋合理化、物理环境与服务更加便捷化、基于情境感知与应用的服务更趋人性化。元宇宙将赋能图书馆空间重构,从重塑图书馆空间的服务特性,到赋能图书馆空间中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图书馆空间信息的感知及处理,到赋能图书馆空间支持下的智慧教学新生态和社会教育服务体系。AI和元宇宙为图书馆智慧空间提供了新场景、新范式、新生产力,图书馆需要重新审视和展望智慧空间的未来。

3 图书馆智慧空间发展的3个阶段及其场景

3.1 图书馆智慧空间1.0、2.0 和3.0

参考Web1.0(内容的互联网)、Web2.0(社交互联网)、 Web3.0(价值互联网),本文梳理图书馆智慧空间的3个阶段,展示图书馆智慧空间的一些代表场景(见表1)。智慧空间2.0阶段和智慧空间3.0阶段在前面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新服务、新交互、新资源、新技术,在表1中用“+”表示。

表1 图书馆智慧空间发展的3个阶段

图书馆智慧空间1.0的特征是图书馆空间的全面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化。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于2005年开创了国内图书馆使用RFID的技术先河,部分国内省级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目前已完成技术改造,开启了图书馆技术应用的新天地,为之后的智慧空间2.0、3.0提供了业务基础和技术基础。这个阶段出现大量基于RFID标签的解决方案(自助借还机、自动分拣系统、盘点设备等),流通服务趋向无人化、图书管理趋向非接触式,但资源仍以实体文献为主,场景限于图书馆物理空间或延伸,如馆外的24小时借还柜。图书馆智慧空间1.0相关技术和方案比较成熟,本文不再赘述。

图书馆智慧空间2.0的特征是真实空间的无人化服务和场景联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可以用于交互;智慧空间包含的资源范围拓展到对外服务的设施,如座位、阅览室、报告厅等;随着机器学习、智能语音、空间定位、空气质量感知等技术逐渐成熟,图书馆在智慧空间2.0阶段进行了不少新探索,如上海图书馆东馆的机器人方案、导航方案、全预约方案、数字大屏方案等。智慧空间2.0中部分场景对于建筑有一定要求,如空间定位、盘点机器人等,可能仅适合新馆、或重构过的图书馆空间,国内图书馆建设新馆时多少实现了这些场景。

图书馆智慧空间3.0的特征是空间的时空虚拟化、服务的智慧化。这个阶段,元宇宙技术将前所未有的改变图书馆的时空属性,空间服务和知识服务会突破真实时空,图书馆对于空间的传统理解和运用将会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孪生、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进入图书馆服务场景中,AI技术的发展也为图书馆智慧化场景赋能。近二十年以来,图书馆从提供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发展为知识服务,图书情报工作核心能力定位于知识服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体和客体都出现多元化的趋势,知识服务内容也趋于专业化、特色化、数字化、个性化。智慧空间3.0会成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主体之一,元宇宙本身的沉浸感、交互性和内容生成也将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容,数字资源将会有更好的展现形式和交互方式,更多读者通过XR在图书馆虚实空间中得到更炫的体验。

3.2 图书馆智慧空间2.0的典型场景

图书馆智慧空间2.0主要体现为空间服务自动化。图书馆智慧空间2.0的读者交互途径有所拓展,可以通过机器人解决部分图书服务(如借还、盘点和搬运),通过手机导航解决空间导引(如导航指引到座位、图书架位);通过全预约解决空间资源有效有序利用(如入馆、座位、研讨室、活动、参观等);通过数字大屏展现图书馆服务和资源(如服务政策、运营数据、宣传视频和人文研究成果等)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进行互动;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图书借还和查询(如手机借书),具体典型场景如表2所示。

表2 图书馆智慧空间2.0的典型场景

图书馆智慧空间2.0实现层次主要包含(1)无线网络、RFID标签、门禁等(2)室内地图、地图注点、图书层架信息等(3)智能语音等(4)室内定位技术等(5)流通服务系统、预约系统、导航系统、多媒体管理系统等(6)自助设备、机器人、数字大屏等。

3.3 图书馆智慧空间3.0的典型场景

平行宇宙观认为元宇宙是以数字孪生等技术打造的平行世界或镜像世界;融合宇宙观认为它是一种虚实相融的社会形态;进化宇宙观认为它是新的经济运行形式、新的社会交往模式、新的空间构建模式、新的信息交互方式。在本文看来,元宇宙不仅是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还是现实世界的拓展,并会反作用于现实世界,元宇宙和现实世界是相互构建和共享的,是虚实共生、虚实相生的,以此理解图书馆智慧空间3.0更为恰当。

镜像孪生(亦作数字孪生)、增强共生(亦作增强现实)、虚拟原生(亦作虚拟现实) 在一定时间内是图书馆智慧空间3.0的三个应用方向,下面根据每个方向总结场景共性,梳理主要工作和主要技术路径。图书馆智慧空间3.0方案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1.0和2.0方案基础上一种更好交互的方案。

镜像孪生是从真实世界复刻出的虚拟世界,其主要场景如下表3所示。国内外图书馆已有些尝试 (1)复刻图书馆真实空间,读者无需到馆就能体验到三维的、近乎实景的图书馆空间,以及空间关联服务,如虚拟会议室、馆内漫游等。(2)文化遗产体验,计算机模拟历史建筑让用户体验到不复存在的文化遗产,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的1893年世界哥伦比亚博览会的计算机模拟。(3)扩展知识服务到图书馆空间,甚至城市空间,上海图书馆的红色VR骑行项目是以公共图书馆城市记忆的知识服务为基础,融入城市文化建设、浸润人文关怀、弘扬时代主旋律。(4)图书馆空间运维管理,如三维建模和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学习、阅读环境(见表3)。

表3 图书馆智慧空间3.0的镜像孪生场景

增强共生是将虚拟内容叠加到真实空间上,一般是通过指引箭头、字幕信息等标签特效叠加到手机摄像头实时采集的现实图像中,让虚拟内容更好地融入真实世界,其主要场景如下表4所示。图书馆或文旅行业已有一些尝试,(1)沉浸式展览不仅重现了藏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现科技带来的无限想象空间,如上海图书馆的“灵境石语—碑帖建筑VR沉浸式体验”“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感沉浸式展览”。(2)导航类应用,结合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实现AR实景导航,容易拓展出寻宝等活动。(3) 城市文化遗迹AR应用,如上海图书馆的“从武康路出发”应用(见表4)。

表4 图书馆智慧空间3.0的增强共生场景

虚拟原生类是独立于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主要场景如表5所示。图书馆的空间服务、知识服务不再局限于真实时空和物理规律,可以将虚拟空间作为图书馆智慧空间的一部分、作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容。虚拟原生目前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1)虚拟展览,将知识产权明确的资源数字化到虚拟服务空间,如古籍和特藏等,并可使用增强共生场景中视频解说、全景观览等功能。(2)以虚拟人形式提供服务政策问答、参考咨询等的公众服务,如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可视化虚拟咨询。(3)以数字人形象展现人物专题研究成果,可在虚拟世界中感知到真实世界的人类历史文化记忆,如虚拟数字人的数字记忆项目。(4)以虚拟世界方式更好展现数字人文中的时空类研究成果,如上海图书馆的“君从何处来—跨越千年的迁徙图可视化”目前的大屏展示将其服务对象从以研究人员为主扩展到普通大众,如能在虚拟三维空间显示和互动会有更好体验。

表5 图书馆智慧空间3.0的虚拟原生场景

图书馆智慧空间3.0实现层次主要包含(1)5G、传感器、区块链、云计算平台等(2)空间信息数字化、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等(3)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4)三维建模、三维渲染等(5)数字孪生、增强现实、虚拟原生等应用(6)AR、VR等。

4 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模型、评级和技术

4.1 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模型

图书馆从文献服务迈向知识服务,服务从真实空间扩展虚实空间,图书馆空间的作用日益显著。图书馆智慧空间发展的过程是图书馆逐步消除自身边界、拓展知识服务的过程,元宇宙给图书馆一个崭新的时空,彻底打破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时空壁垒。

从图书馆智慧空间3个阶段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智慧空间场景有一定共性,包含六个层次,自下而上是:基础设施层、数据层、人工智能层、空间层、应用层、交互层,构成图书馆智慧空间的初步模型,表6是每个层次包含的技术、设施等要素。

基础设施层是智慧空间的基石,体现在算力、存储、网络和感知,包含云计算平台和支持实体空间的WIFI网络、传感器等、和支持虚拟空间的5G网络、区块链等。数据层是智慧空间的内容资产,包含实体空间的地图数据、图书架位数据、RFID标签数据等,虚拟空间的空间数字化信息、图书馆资源数字化和人文研究的数字化成果。人工智能层是智慧空间的核心生产力,主要负责内容识别和生成,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可以使用类似的人工智能技术。空间层是智慧空间的特征,体现在实体空间的空间定位导引和三维虚拟空间的构建等,给读者带来真实或者虚拟的空间感。应用层是智慧空间的服务,包含便捷和丰富的智慧服务和知识服务。交互层是智慧空间的体验渠道,让用户更方便地使用和享受服务,实体空间的交互方式相对丰富,包括自助设备、机器人、智能手机等,虚拟空间的交互方式目前集中在XR和智能手机。

表6 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模型

4.2 图书馆智慧空间方案的智慧评级

什么是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智慧”,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理解,本文认为可以极大推动图书馆知识服务和引起业务模式变革,注重读者服务和人文关怀,具有先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就是对图书馆智慧空间中“智慧”的理解。图书馆和方案供应商根据当时的信息技术、空间条件、服务能力,对图书馆空间进行的探索和实践,都是图书馆智慧空间服务。只要符合图书馆自身需求、有利于图书馆服务的空间场景,都是值得尝试、值得鼓励的,都应算作图书馆智慧空间。IT技术在图书馆越来越来没有特殊性,图书馆可以使用不同技术来探索和实现智慧空间,未来这些场景百川汇海、会逐渐形成图书馆的智慧空间。

不同方案对于图书馆智慧空间模型的实现程度不同,而且智慧空间未来有联动性、AI智慧化服务的趋势,我们可以为智慧空间方案的智慧程度进行评级(见表7)。

表7 图书馆智慧空间方案的智慧评级

初级的图书馆智慧空间方案是部分实现图书馆智慧空间模型、满足单一场景的空间服务,如自助借还和门禁方案可以实现图书馆无人化的流通服务。大部分图书馆智慧空间方案已达到了初级,图书馆可通过这些方案实现基本的智慧服务。

中级的图书馆智慧空间方案是部分实现图书馆智慧空间模型、实现跨场景联动。例如,机器人送书方案包含读者预约座位、读者查询图书、机器人送书到座位等场景,跨越了全预约、座位管理、机器人等应用;图书AR导引方案让读者通过AR导航应用找到开放空间的图书,跨越了盘点机器人、智能书架、AR导航、图书架位管理等应用,智能书架实时管理智能书架上的图书位置数据、盘点机器人定时盘点开架图书的位置数据,结合AR导航提升读者体验,也减少顺架工作量。中级的图书馆智慧空间方案方案仍在发展中,值得更深入的探索,需要图书馆和集成商克服跨系统的对接和数据等难点,打通业务场景、完善技术方案。

高级的图书馆智慧空间方案是从弱AI实现场景的个性化、智慧化服务, 到所有场景通过强AI实现智慧化服务。这是图书馆智慧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尚未见成功案例,但随着AI技术的突飞猛进,相信相关场景和方案的出现指日可待。

4.3 图书馆智慧空间的主要技术现状

4.3.1 AI技术将成为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新生产力

AI技术成本的降低极大推动智慧空间中数字资产的生成。2022年11月OpenAI推出ChatGPT已可用于智能问答、文本创作、文本主题识别、关键词抽取等场景,未来接入数字虚拟人可为用户提供更流畅和友好的人机交互体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完全有可能成为Web3时代的生产力工具,解决数字世界的数据资产与内容生产难题。

图书馆智慧空间2.0的机器人方案中,除了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已应用部分AI技术,如智能识别(语音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运动轨迹识别技术、情景识别技术等)、智能仿真(语音合成技术等)、智能理解(视觉理解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问答(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机器学习和推理算法等)。图书馆智慧空间3.0阶段使用了更多AI技术,特别是感知(物联网)、空间(3D建模)、创作(内容生成)等层面。

AIo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things,人工智能物联网)是AI和物联网的融合应用,IoT 是 AIoT 的基础设施、数据来源和运行基石;AI 是 AIoT 的智慧化手段和工具,帮助IoT 实现智慧互联,增强 IoT 系统的感知、鉴别能力。中国移动的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可以构建“云—网—边—端”整体架构。国内已有AIoT和BIM结合案例,如BIM和AIoT智慧楼宇运维管理、采用谷歌AlphaGo数据中心能源优化方案。静态BIM和IoT动态实时数据相融合的智慧建筑数字孪生体,采用热量传感器等生成人流热力图,得出空间使用状况等。

AI三维建模技术将会加快元宇宙虚拟空间的建设。谷歌推出的Dream Fusion使用预训练的2D文本到图像扩散模型可一键生成3D模型。Nvidia宣布推出Magic3D生成式AI技术,可以根据文本提示生成3D模型。华为HMS Core 3D 建模服务拥有 3D 建模、3D 引擎、AR Engine 等多个图形领域的开放服务,一个普通手机的 RGB 摄像头即可完成建模。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与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因规模或质量难以满足元宇宙场景下海量高质内容需要,AIGC技术将逐渐成为主要模式。AIGC通过文本生成图片和视频,如文生图的DALL-E 2、文生图和图生图的Stable Diffusion、文字生成短视频的Make-A-Video。2023年3月OpenAI公司发布GPT-4(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模型。GPT采用的Transformer架构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已跻身主流未来有望延伸至多模态,如翻译、启发式对话、客户服务、写稿机器人、采访助手、视频剪辑等。瑞典国家图书馆将所有用瑞典语编写的纸质资料转换成数字资产,使用 NVIDIA DGX 系统的Transformer模型,帮助研究人员回顾瑞典语的历史变化。

4.3.2 元宇宙将推动图书馆智慧空间形成新生产关系

元宇宙逐渐成熟促进虚实空间的建设,构建图书馆智慧空间3.0的镜像孪生类、增强共生类、虚拟原生类等场景,需要经历实景采集、虚拟场景重建、本地化地图位置和方向方位呈现等空间再建,数字人、内容生成等内容和形象再造,XR和智能手机等场景入口扩展,总结相关工作和主要技术如表8所示。

表8 图书馆智慧空间3.0场景和主要技术

元宇宙并不是一种刚刚兴起的新技术体系,而是对信息革命技术愿景的全景描述。Jon Radoff描述了构建元宇宙的3大方面和7层框架:基础设施及设备(人机界面)、开发工具(去中心化、空间计算)、应用产品及运营生态(创作者经济、发现、体验)。元宇宙中的部分技术已应用在图书馆智慧空间的镜像孪生、增强共生、虚拟原生三类场景中,涉及技术基础设施、人机界面、空间计算、创作者经济,这些技术的逐渐成熟已可以支撑图书馆智慧空间(见表9)。

表9 图书馆智慧空间的元宇宙技术体系发展现状

5 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构建

AI和元宇宙近年的飞速发展为图书馆智慧空间服务提供了新技术、新场景、新契机,图书馆可以根据智慧空间模型厘清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和空间服务,参照智慧空间的评级来规划和构建适合自身定位的智慧空间服务场景。图书馆拥有熟悉业务的馆员和合法版权的纸电资源,如何学习新技术、新理念重构元宇宙和AI技术下的智慧空间对于图书馆是一个新命题。图书馆需要联合各方人才组成项目团队,不仅要依靠产业界的专业技术力量,也要培养图书馆信息化馆员,更要联合相关业务部门的馆员。图书馆要向专业的集成商、软硬件开发商学习,逐步跟上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

5.1 夯实基础设施和基础数据

图书馆大部分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的生成方式仍停留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在规划智慧空间新场景时首先需要夯实基础设施,改变数据生成、利用和管理的思路。

政府支持和产业发展让图书馆有一定条件以更积极的姿态拥抱AI和元宇宙,并善于与之一起为促进图书馆的交流功能和服务效能做出贡献。工信部培育一批进军元宇宙、区块链、AI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部的《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和促进人工智能场景创新。中国企业积极布局元宇宙,如字节跳动的VR头显Pico 4;华为的XR芯片平台和VR Glass 6DoF游戏套装;阿里巴巴的云游戏研运服务平台元境。而国外企业已形成“硬件—软件—应用”的全面布局,如Meta的VR头显Oculus Quest 2、元宇宙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VR办公协作平台Horizon Workrooms;NVIDIA的计算机图形与仿真模拟平台 Omniverse;Amazon的数字孪生服务IoT TwinMaker。

资源和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智慧空间的重要任务,智慧空间项目应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科学技术作助力、艺术形式来展现,读者体验是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图书馆要构建面向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场景的技术平台和数据平台,将5G网络、三维空间建模、地图技术、AI技术、Serverless(无服务架构)、FaaS(函数即服务)、边缘计算、高性能算力等逐步融入现有信息技术架构,加大VR的投入和相关项目的建设。图书馆在空间建设或者改建伊始就要预留与智慧服务相关的网络、感知器等;馆藏位置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比以往更重要,需要打通相关系统和数据;巩固和优化资源建设,如古籍特藏文献的数字化、城市记忆的时空数据基础设施;加强数字人文等研究成果的数据化。纸电资源的元数据不能完全满足智慧空间的场景需要。为此,更需要空间相关数据和图书馆其他资源数据,如RFID标签数据、图书架位数据、图书馆空间地图和建模数据、特藏数据、数字人文研究数据等。这些数据的标准和规范目前尚不成熟,为了推进跨系统的联合互动,图书馆要推进和企业之间的数据标准化合作,制定相关规范,建立技术、服务、内容等行业数据标准体系。

5.2 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和元宇宙

AI改变了智慧空间内容的生成方式、元宇宙让智慧空间扩展到无限时空,它们让图书馆智慧空间开启全新愿景、展现多元场域,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如信息公平失衡、标准规范缺失、技术伦理困境。图书馆和集成商需要坚持以虚促实、以实为本,正视问题、审慎前行,为迎接机遇和风险并存的AI和元宇宙未来做好充分准备:(1)利用AI技术能力生成智慧空间需要的地图、图像、音乐、文本、视频等多模态内容。(2)虚拟场景必须从真实世界访问,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而社会包容正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使命,图书馆可以针对特定人群的数字化需求提供数字包容服务,同时提高图书馆信息技术投入、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国外大学的探索值得借鉴,斯坦福大学开设史上第一门完全在 VR 里进行的课程《虚拟人》、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的PUL创客空间配备虚拟仿真设备供用户学习和探索。(3) 图书馆探索组成图书馆智慧服务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共商共建图书馆智慧空间场景、总结行业现有经验,如《智慧图书馆空间白皮书》,推动行业标准的形成。(4)集成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等法规和标准来设计实施智慧空间场景,各方要保护用户数据隐私保护、保护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长期而言,虚拟世界的法律监管和伦理治理有待不断发展和完善,需要各方持续关注和研究。

5.3 应用创新和提升体验

图书馆智慧空间的初级应用场景已很常见,但中级应用场景并不多,有待图书馆创新应用场景和提升读者交互体验来,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智慧空间为图书馆空间服务和知识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无论哪种智慧空间场景,实是虚的基础、虚是实的延伸,未来是虚实世界的相互推动、和谐共生,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过程都是知识服务。由实向虚和由虚向实的过程带来新体验、新知识:(1)由实向虚是从虚拟世界对真实世界的模仿开始,一方面通过沉浸式体验实现真实体验的数字化,另一方面在虚拟世界重建真实世界,在未来建立虚拟化的平行世界。由实向虚可以提高现实世界的图书馆服务效果,为读者创造全新的虚拟体验,如图书馆智慧空间中的虚拟会议室、红色骑行、馆内寻宝。(2)由虚向实是超脱真实世界的模拟,一方面是虚拟世界的自我创造、构建独立于真实世界的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虚拟世界可能会对真实世界产生影响。由虚向实可以实现数字体验的真实化,把真实世界的图书馆知识服务映射进虚拟世界中,在虚拟世界中完善后带回现实世界,如图书馆智慧空间中的数字人。

5.4 循序渐进推动全面智慧化

从满足单一场景到全场景、从实现部分到实现全面的智慧空间模型,从弱AI到强AI,是图书馆智慧空间的发展趋势,图书馆可以此循序渐进规划相关项目。从拓宽实体空间的智慧服务、虚拟空间的创新服务形式入手,借助具体的智慧空间项目,既便于项目团队有具体目标和具体场景,较快形成共识,也有利于图书馆培养适合自身业务的技术人才。图书馆智慧空间是知识服务泛在化,也是图书馆数字化转型和业务模式创新的历史机遇,图书馆要寻找和自身价值、服务切合的技术作为智慧空间项目的切入点。

6 结 论

元宇宙将从单一的自然宇宙扩展到虚实并存的双重宇宙;元宇宙将成为人类思想的创新实验室;元宇宙将开辟人类创世造物的新时代。AI和元宇宙技术是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新生产力和新生产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智慧的空间不仅会推进图书馆数字转型、知识服务和空间服务泛在化,也可能重构图书馆的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图书馆智慧空间的未来是令人振奋的,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略)

发表评论

云瀚联盟-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联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