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探索和思考
2024年03期【本期推荐】
本文来源:周纲.迈向智慧图书馆的新路径——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探索和思考[J].图书馆杂志,2023(8)
迈向智慧图书馆的新路径
——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探索和思考
【摘要】根据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理念和发展趋势,上海图书馆调研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开创FOLIO的中国化“云瀚”,以“平台+应用+社区”的开放技术和理念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构建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协助实现上图东馆的智慧服务。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是自托管、可扩展、云原生和可观测的,涵盖图书馆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发现、全场景服务,支持广泛的智慧服务场景。文章探讨了中国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 发展思路、竞争力、永续性,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探索对中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0 引 言
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LibraryAssociationsandInstitution)在《国际图联趋势报告2021》[1]中提出20个会塑造图书馆和图书馆所服务社区未来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趋势,其中部分趋势是:虚拟服务和实体空间将共存,图书馆要关注数字内容以及服务的生产和传播、加强实体空间的互动;年轻一代的用户期望获得最现代的技术和服务,建议有更简单更统一的平台,便于读者获取资源;资源的数字化和跨机构合作的增加,让用户有可能在不同的图书馆选择更加广泛的资源;期望小型图书馆和弱势人群都能够从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潜在核心价值中受益。
2020年以来,中国图书馆界讨论了图书馆面临的趋势、挑战、机遇,以及信息技术应承担的使命,例如吴建中认为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有赖于技术的支持,但是要克服技术本位的理念,节俭性创新;数字转型是大势所趋,创新发展的难度也集中于数字转型,只有坚定地跨出这一步,才能促进图书馆新业态的形成;图书馆馆员的核心技能需要适应新技术发展[2]。智慧图书馆建设有3个核心问题:全媒体、平台化、新业态;智慧图书馆要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要搭建惠及全民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智慧图书馆体系[3]。刘炜指出中国图书馆界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基本诉求:在图书馆空间中实现更多的无人服务,例如无人借阅、网络借阅、预约、导航、参考咨询、信息发布等工作全部自动化,部分交由机器人来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资源服务,例如搜索界面个性化、结果排序个人化、自动推荐、通知等[4]。程焕文认为“缺经费、缺馆员、缺读者”是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3大挑战,可以通过“回归常识、回归专业、回归本分”来回应[5]。
上海图书馆东馆(以下简称“上图东馆”)于2022年9月正式开放,在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上海图书馆初步探索和构建满足上图东馆的智慧空间、创新服务的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并开始将平台服务扩展到上海的区县图书馆、街道图书馆、部分高校和科研专业图书馆组成的图书馆联盟,成为推进图书馆创新服务的新动力。
1 背 景
1952年7月上海图书馆建成开馆;1956年11月徐家汇藏书楼成为上海图书馆的组成部分;1958年10月上海图书馆、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上海市报刊图书馆、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四馆合并”为上海图书馆;1995年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合并建立全国第一个省市级图情联合体,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公共图书馆和行业情报中心;1996年12月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开馆;2022年9月上海图书馆东馆开馆[6]。上海图书馆现藏中外文献5700余万册、数字资源170余种。
上图东馆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近80%的空间面向读者开放,采用藏借阅一体模式,可提供座位近6000个,每年可开展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上图东馆有22个主题阅读服务空间,例如名人手稿馆、家谱馆、馆藏精品馆等。上图东馆的智慧化服务场景使基础应用架构、图书馆服务平台面临新挑战:(1)新空间新业态:对外服务从淮海路单馆到东馆+淮海路双馆,有更多读者可用的开放空间、研讨室、座位;(2)新服务:更多空间类(预约研讨室座位、馆内导航、机器人、智能书架)、体验类(阅读推广活动)、线上类(数字资源访问、享借)服务;(3)新架构:原有业务系统老化导致的数据孤岛和应用孤岛,急需新架构新思路。
从21世纪国外图书馆技术产业发展来看,2006–2011年开源软件和资源发现系统开始发展,基于云平台化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初现;2012–2021年图书馆系统云平台化全面拉开序幕,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崛起。兼并收购推动图书馆技术产业从分散走向整合,技术市场得以繁荣但垄断趋势增强。开源系统成为技术市场的新兴力量,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业已形成垄断的技术产业市场;21世纪以来国内图书馆技术市场发展后劲不足,在电子资源管理、资源发现、图书馆服务平台上缺乏进取心,在云服务平台方面几无建树[7]。国内图书馆面临2种构建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路径:购买商业化的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利用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适合自身的基础平台架构和应用。
2 探 索
2.1调研和尝试
上海图书馆调研评估了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社区运营、技术特点、构建方式,循序渐进地推动各种交流合作、验证技术可行性。2018年开始着手FOLIO应用的学习和交流,开展培训和具体工作,例如界面汉化、各种资料文档的翻译等。调研FOLIO社区、平台和技术,例如FOLIO模块化的原理、技术和工具[8];FOLIO技术架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和可解决的实际问题[9];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资源发现系统可以更灵活地实现异构系统、图书馆知识库等多平台资源的发现和获取[10]。2019年上海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18家图书馆、8家开发机构成立上海市图书馆行业FOLIO技术及应用联盟。2020年上海图书馆和开发团队部分成员参加了世界开放图书馆基金会(WOLFcon)会议,刘炜在会上做了题为“以新平台开创图书馆未来”的主题报告,发言标题预示上海图书馆将以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开发为契机,从一个新的地平线(目前使用的系统名称就是地平线)再次起飞[11]。上海图书馆“馆藏管理”应用开始试运行,主要实现纸本文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例如验收、移库、剔旧等,上图东馆大部分馆藏的移库和上架在“馆藏管理”应用操作,这个应用让开发团队掌握了FOLIO原生框架和开发技术,验证了FOLIO平台的功能和性能。2021年上海图书馆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众多国内知名图书馆、业界公司共同筹建“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联盟”[12],营建FOLIO中国社区,为FOLIO确定了中文名称“云瀚”。云瀚是FOLIO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它既是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又是一套取代传统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的应用组件,同时也是一个以开放理念运行的开源社区。
2.2愿景和开发模式
上海图书馆将上图东馆信息化建设的图书馆服务平台部分立项为上海图书馆云瀚项目(以下简称“云瀚项目”),包含云瀚智慧图书馆平台(以下简称“云瀚平台”)和相关应用,并提出了云瀚项目的愿景:满足上海图书馆(含上图东馆)的信息化需求,服务上海图书馆和区县图书馆、街道图书馆的联盟;有支持不同开发商的扩展模块的生态机制;帮助图书馆重构工作流程以满足新的业务需求;支持1500万读者和1亿册次年流通量。
云瀚项目由项目总体管理组管理、由技术总体组和应用开发组开发和实施。项目总体管理组由上海图书馆相关领导、产品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总体推进和各应用协调;技术总体组由开发团队技术负责人组成,负责平台和跨应用的技术管理和协调;应用开发组包含不同的应用开发团队。
云瀚项目参考FOLIO国际社区的敏捷开发模式,敏捷开发[13]是通过提供针对复杂问题的自适应解决方案来帮助人们、团队和组织创造价值,包括工件、事件、角色:(1)工件主要包含:产品愿景(ProductVision)是用于定义给定项目的总体愿景和长期目标;冲刺(Sprint)是团队成员完成给定工作块的一小段时间;产品待办事项(ProductBacklog)是不断发展的有序的清单、列出改进所需的工作;冲刺待办清单(SprintBacklog)是开发人员对冲刺的计划。(2)事件包括冲刺、冲刺计划会议、每日站会、冲刺评审会议、冲刺回顾会议。(3)敏捷开发团队由项目领队、产品负责人和开发团队不同角色组成。
云瀚项目团队中的项目领队由应用开发的技术负责人担任,保证敏捷开发的流程和秩序;产品负责人由上海图书馆馆员担任,负责明确产品的愿景,例如对产品待办事项的梳理、优先级排序,决定团队每个冲刺要完成哪些任务等。以流通应用为例,每两周发起一个冲刺,每个冲刺平均包含10个左右的功能,团队在每个冲刺前进行评审会议、在冲刺后进行本轮冲刺的回顾会议和下轮冲刺的计划会议。经过比较,项目团队使用中国化的工具进行协作和管理,保证知识可共享、工作可跟踪,如表1所示。
2.3上海图书馆云瀚项目的初步实践
2.3.1实施里程碑
利用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平台+应用的特性,云瀚应用可以分阶段实施。2019年至2022年,项目团队先后开发和实施了馆藏管理、用户、流通、VuFind、全预约、馆内导航、享借等应用。如表2所示。
2.3.2自托管、可扩展、云原生和可观测的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
国外常见FOLIO部署模式[22]包括:(1)部署在图书馆的自托管(Self-hosting),例如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图书馆、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等;(2)部署在公有云的公共服务托管(Public- servicehosting),例如德国共同图书馆网络(GBV)的部分图书馆等;(3)EBSCO等公司提供软件即服务的商业服务(CommercialServices),例如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图书馆、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美国理海大学图书馆等。
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目前采用自托管模式,部署在上海图书馆服务器和政务云服务器集群上,从技术架构上已做好未来迁移至云端的准备。平台包含基础设施即服务层、平台即服务层、业务支撑层、应用网关层,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业务应用层、用户层。如图1所示。
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是多层架构,其优势是可伸缩、可容错、可维护、安全性等。平台的多层架构包含:基础设施即服务层包含物理服务器和虚拟化、容器化的运行环境;平台即服务层包含数据库,消息队列、检索、监控、日志等通用服务;业务支撑层包括数据中台、应用管理、通知管理、本地知识库、在线支付等通用业务组件;应用网关层包括API接口、SIP2接口和相关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功能。用户层包含常见的读者访问入口,例如Web门户、手机App、公众号、小程序等。
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是可扩展的,由应用网关和消息队列支持其他应用和场景。符合云瀚应用规范的应用可在平台上部署和运行,例如全预约、享借等应用已在上图东馆对外服务。应用网关包括SIP2接口和API接口等,SIP2接口面向自助设备,API接口将云瀚应用和其他应用系统的对外功能服务化,并支持这些应用之间的互通。消息服务支持数据中台、其他异步处理场景。
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是云原生和可观测的。云原生(CloudNative)由美国Pivotal公司的马特·斯坦(MattStine)于2013年首次提出,并在MigratingtoCloudNativeApplicationArchitectures一书中进行了系统性的定义和归纳总结。对云原生概念有较多理解,比较公认的是“微服务+容器化+DevOps+持续交付”。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沿用FOLIO微服务架构,采用容器化运行,通过Jenkins持续集成持续交付。该服务平台的实例运行在多个节点之上,涉及超融合、虚拟机、操作系统等软硬件和CPU、内存、存储、网络等各种资源,整体运行环境比较复杂。目前对于分布式系统的可观测性[23]3大支柱是指标(Metrics)、日志(Logging)和链路跟踪(Tracing),平台通过Prometheus监控、ELK日志等工具了解系统内部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和定位故障。
2.3.3涵盖图书馆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发现、全场景服务的云瀚应用
上海图书馆云瀚应用由不同开发小组开发,例如上海巍运的用户管理、全预约、在线支付;江苏嘉图的流通、享借;上海阿法迪的馆际互借、活动(阅读推广);南京仰格的电子资源管理、统一发现;上海睿计的馆藏管理、索书;杭州麦达的采访;同方知网的报表。不同应用之间在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上平滑对接。
上海图书馆云瀚应用协助上图东馆的全资源全场景服务,按照场景模式(线上和线下)和资源性质(实体和虚拟)将应用初步分类如下:(1)各类资源的线上服务:统一发现可实现让读者通过一个线上入口就能检索图书馆纸本馆藏、电子资源、电子书、数字化资源;全预约可实现让读者在线上预约图书馆的服务和空间,例如入馆、活动、参观、座位等。(2)虚拟资源的线上服务:用户管理、电子资源管理、报表、在线支付。(3)实体资源的线上服务:馆内导航应用让读者找到上图东馆的阅览空间、学习空间、服务中心和公共设施。(4)实体资源的线上线下管理和服务:采访编目等;享借让读者在线上预借图书后快递到家;索书让读者在线上申请闭架图书,再到现场借书。(5)实体资源的线下服务:流通、馆际互借、馆藏管理等。(6)各种资源的线下服务:活动等阅读推广应用。如图2所示。
上海图书馆云瀚应用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发现。实体资源、电子资源的管理和服务由图书馆不同的业务部门负责,为此云瀚平台利用微服务架构和多知识库,将纸本资源的采购、编目、流通等传统业务分别在相应的云瀚应用中实现;将电子资源的采购、元数据管理等在电子资源管理应用中实现,并支持本地知识库和云端中央知识库;纸电一体化的揭示在统一发现中实现。从业务实践看,馆员认为上述资源的管理和发现的方式比较符合图书馆的业务、数据的实际流程。
上海图书馆云瀚应用协助图书馆部分业务的重构,例如馆藏管理应用将原先手工+系统的图书资产管理和图书移动流程整合进云瀚平台,打通采访、馆藏管理、流通、享借、索书等所有馆藏相关业务流程,采编、流通、信息化等部门可在云瀚平台不同应用中协作馆藏操作。
上海图书馆云瀚应用便于读者访问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读者通过一组线上入口(门户、统一发现、小程序、App)查询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随后进入云瀚应用相应的线上线下场景。
2.3.4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支持广泛的智慧服务场景
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和其他软硬件解决方案让馆员从可以无人化的部分场景中解放出来,让读者体验到上图东馆的智慧服务,例如读者可以线上预约座位或活动、到馆后在座位上墨水屏签到或活动签到;读者跟随馆内导航的指引找到馆内设施;读者询问服务机器人有关政策和馆藏位置,并跟随机器人来到相应线下场景位置。盘点机器人每日盘点开架图书,读者从馆内导航找到图书位置。这些服务包含智慧空间服务:全预约(入馆、座位、活动、参观)、馆内导航、活动、服务机器人、盘点机器人、智能书架、自助设备等,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读者服务:统一发现、流通、享借、手机借书、索书。如图3所示。
2.4 云瀚社区和上海图书馆云瀚项目
云瀚是平台 + 应用 + 开放社区,上海图书馆是云瀚社区的发起人之一,云瀚社区目前已有18 家图书馆、18家开发公司的成员单位;举办了 20 多次线上讲座、3次会议(2020年9月“智慧、开放、包容的第三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研讨会”[24]、2021年10月“云瀚智享, 图界华章——2021 图书馆前沿技术论坛”[25];2022 年7月“新时代,新势力——2022 世界 开放图书馆联盟亚太会议暨中国云瀚社区年 会”[26] )。云瀚 Demo于2022 年上线,云瀚开 源套件将在 2023 年诞生。
上海图书馆云瀚项目属于上图东馆信息化 建设的一部分,基于FOLIO和云瀚开源技术、采用部分原生应用、开发其他应用满足上图东馆的智慧服务,大部分应用也在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对外服务。项目正成为云瀚社区的孵化器之一,项目部分成员是云瀚社区的骨干,项目部分符合国内用户需求的应用正由云瀚社区评估,未来可能成为云瀚开源套件一部分;项目的部署规范、安全规范、API 接口规范等建议已提交给云瀚社区的技术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和社区成员讨论。
3 思 考
3.1开源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方案已在中国实现
中国图书馆希望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能符合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理念;能满足图书馆全媒体、全场景、新业态的发展趋势;能实现无人化服务、个性化资源服务的需求;能提升虚拟服务和实体空间服务、提高读者体验和馆员价值,这些期待是图书馆、建筑商、软硬件供应商等各方协作的目标。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在上图东馆的探索,让我们欣喜看到基于开源技术的自主研发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方案能在中国实施运营、能满足中国特大型城市图书馆业务要求、能协助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常熟市图书馆于2022年11月应用云瀚服务平台(由云瀚社区开发商提供SaaS服务),成为国内第二家云瀚成功案例。中国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不能局限在少数馆或少数厂商,图书馆和业界厂商需要通过社区等方式联合起来共研共建,才可能共享共赢。
3.2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需要国际化、中国化的解决方案
上海图书馆云瀚项目从调研商业化和开源解决方案,到学习FOLIO国际开源社区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到开创云瀚社区,再到上图东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落地的过程,表明兼顾国际化、中国化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更符合中国图书馆行业趋势。云瀚源自FOLIO,包含了国际业界先进经验和国际标准,为中国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奠定了较高的起点;云瀚社区由中国图书馆和开发商共同参与,汇聚了国内图书馆业务需求和应用创新,保证了云瀚契合中国图书馆的实际业务。
上海图书馆云瀚项目吸取国外图书馆(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图书馆、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意大利佛罗伦萨国家中央图书馆等[27])的实施经验,通过云瀚的中国化、本土化来完善FOLIO和云瀚,例如:(1)完善平台架构:平台的分层部署;构建API接口保证图书馆遗留系统和非云瀚应用的对接。(2)增强平台扩展机制:明确将云瀚分成平台+应用的2个部分,平台提供开放的基础架构和部分核心功能,应用提供业务功能,这样云瀚平台未来不会因为应用增加而无限扩大。(3)明确平台规范:例如应用开发规范、部署规范、API规范等,为开发商提供指南和标准。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需要国际化、中国化的发展思路,才可能走出适合中国图书馆的道路。
3.3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需要完整生态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从“一个开发商+云端软件平台+核心应用+知识库+开放API”,到收购部分应用、对接其他开发商的非核心应用。这种构建路径仍是传统商业化软件公司思路,会受传统软件架构和商业化公司运营模式的根本性束缚。随着中国大中型图书馆的业务创新和业务重构,单一的软件供应商不能满足图书馆所有需求,传统图书馆服务平台可能无法实现智慧图书馆部分场景或无法整合图书馆现有系统或实施时间较长。
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信息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技术工具已不再是图书馆业务创新、智慧图书馆构建的阻碍,完全可以满足图书馆业务所需的功能和性能。当评估软件解决方案时,图书馆不仅要关注软件功能是否契合图书馆服务,更要重视解决方案和图书馆现有应用的快速、平滑整合。智能手机繁荣的应用生态给我们一个启示,智慧图书馆实践中需要重视完整生态。
云瀚“平台+应用”架构中,各个应用模块使用相同的底层技术、通信协议、数据标准等;不同商家开发的应用能相互替换并且随时挂接或插拔;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归属图书馆所有;图书馆将不再依赖于个别的系统供应商。应用在开发阶段通过平台的标准接口获取已有的业务功能。平台通过应用商店统一管理各种应用的依赖关系。应用通过部署对接测试后,上架到应用商店供图书馆使用[28]。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生态,云瀚生态机制在上海图书馆云瀚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已初见成效,并将会有更多新厂商、新应用、新方案的加入。
3.4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需要图书馆业界主导的开放
MarshallBreeding2022年3月从商业化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视角看,开放是满足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29];SebastianHammer(来自参与FOLIO架构和开发的Indexdata公司)2022年5月认为没有围墙和守门人就是“开放”的意思,开源以非常低的进入门槛实现了广泛的共同所有权概念,它的意义大大超过了只是检查源代码的权利[30]。刘炜早在2020年1月指出理想的图书馆平台是图书馆行业主导的开放平台,图书馆对自己的系统、业务和数据具有完全的掌控[31]。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32]号召推进公共图书馆功能转型升级;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公共图书馆向“以人为中心”转型,建设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推动实施智慧图书馆统一平台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33]中提出开源重塑软件发展新生态,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开源模式,加速软件迭代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创新,推动产业生态完善,成为全球软件技术和产业创新的主导模式。
图书馆、软件开发商对“开放”的不同理解就会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认为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已是当前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最低要求,图书馆的未来需要更多的开放,例如图书馆业界主导的开放、图书馆对于系统和数据拥有更多权力。上海图书馆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联合制定电子资源管理应用的需求,让云瀚电子资源管理应用能适应中国图书馆业界共同的业务需要。开源技术自主研发的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让上海图书馆能更多把握系统、数据和业务,从容应对上图东馆智慧服务的对接需求。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永续性在于“开放”,全场景的智慧服务需要图书馆业界主导的“开放”,云瀚正在逐步实现这样的“开放”。
4 结语
开源社区的中国图书馆服务平台和智慧图书馆不在未来,就在我们面前。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正为上海图书馆的全媒体管理、全场景服务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也为上图东馆的智慧服务创造无限可能。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是FOLIO和云瀚在中国的里程碑式的探索,为中国图书馆展现了迈向智慧图书馆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