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讲座2024年第6期(总第32期)
7月23日上午10点,2024年第6期“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讲座”(总第32期)在线上举办。本期讲座邀请安徽大学图书馆储节旺馆长担任主讲嘉宾,报告标题为《人工智能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报告详尽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技术特性以及关键性事件,全面阐述了当前AI与大模型时代的现状。报告以宏观、长远的视角,提出了七项“认知改变”的深刻见解,展现了AI在未来社会及图书馆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潜力。同时,报告也探讨了在当前AI环境下,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可以实施的策略,为当下图书馆的智慧化实践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交流互动
在讲座的交流互动环节,线上观众提问踊跃,部分精彩内容摘记如下。
问:请问储馆,你们图书馆内部目前在AI方面有没有什么实验性的项目,当前阶段您最感兴趣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储节旺:目前,我馆正进行智慧图书馆的二期建设,计划引入一系列AI功能。其中,我个人最关注的是AI agent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场景。可以通过AI Agent来有效解决图书馆在参考咨询、个性化推荐等方面的挑战,从而使图书馆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且高质量的服务,这种方式超越了传统的人工服务和基于专家库、规则库的问答系统,为读者带来更为满意的体验。
问:请问你提到的“穿透式学习带”指什么?
储节旺:这是我自己提出的一个概念。缘起于讨论将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未来学习中心,为人才培养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未来学习中心在实际推进的时候面临多重挑战,图书馆自己也缺乏底气。我提出“穿透式学习带”的说法,即图书馆发挥教育智能,可以把图书馆的各类学习资源包括学术资源、参考资料等,通过图书馆服务、智慧图书馆系统渗透到学生的课堂、实验室、实践基地、宿舍等各个地方,让学生方便地获取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 这是我提的一个概念,我想可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可取的一个模式。
问: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图书馆员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那馆员的方向是在哪里?馆员可以从哪些方面利用AI来助力业务工作?新时代馆员要做哪些技能的提升?
储节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性技术,对于各行各业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对图书馆来说,我认为近十年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但是十年之后,我相信会有一部分员工没有办法在目前的岗位上继续工作下去。未来人工智能对馆员的替代性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阅览流通,未来完全可以做到无感借阅,无需人力。再比如参考咨询,人工智能也能够做得很好。还有写作、翻译,技术开发等。此外,编目也可以用AI来做,但关于未来是否仍需进行编目工作,则是另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对于馆员未来的发展方向,首要任务是适应AI时代,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类大模型。馆员应深入了解不同大模型的特点和功能,明确其擅长的领域,以便为读者提供服务。未来,我们将致力于为读者推荐各种AI工具,辅助他们选择合适的AI工具以促进个人发展。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人工智能素养,这不仅是针对社会公众,包括我们馆员自身。
问:请问储馆长,大模型时代图书馆在知识交流方面有什么理论创新的方向?
储节旺:理论创新很难。 我目前正在进行探索,可能后续发表论文,大家可以关注。大模型对知识生产模式、交流方式都有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无疑会对知识交流的效率产生显著提升。我在论文里提出“知识生产范式四”,但是在大模型是否能生成知识这一点上,仍存在争议,有专家不太赞成我的观点。我认为大模型可以生成知识。人类生成知识的过程是先学习知识后,然后通过自己创新性的思考,来进行整合生成知识。为什么大模型把我们的知识进行整合,以一种新的方式呈现出来,就不是知识生成?国外也有人提出,大模型能够促进知识生成。我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跨越传统的认知阶段,从理论到实践重新去建立新的认知。
问:AI agent在图书馆应用落地时存在哪些痛点?
储节旺:AI agent(智能体) 是迈向AGI的重要方向,我们可以把不同的智能体进行整合来解决不同的问题。图书馆未来可能会拥有众多的智能体。但智能体在图书馆落地应用存在一些痛点:首先,智能体开发难度大,商业落地场景有限。图书馆如何应用好大模型和智能体是需要探索的。第二个痛点,我们员工的素质是否能与技术进步保持同步?第三个痛点在于成本的考量。新技术被引入图书馆时,往往会伴随成本的增加。第四个痛点是数据质量问题。我们必须对数据质量给予高度重视,以确保取得理想效果。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别的痛点,比如生成内容的真实性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等,这些属于通用性的痛点。
课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