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翌《AI赋能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设想与实践思考》——“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讲座”2025年第2期(总第37期)
2月10日上午10点,2025年第2期云瀚“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讲座”(总第37期)成功在线上举办。本期讲座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系统技术与空间服务中心孙翌主任担任主讲嘉宾,报告标题为《AI赋能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设想与实践思考》。1300余人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
孙翌主任在报告中探讨了图书馆在当前以弱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中智慧转型的可能性,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报告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大模型AI方面的实践研究,涵盖了智慧空间、数字人文以及用户服务互动升级等多个方面。此外,报告对未来图书馆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未来场景建议与行动方案。
互动交流
在讲座的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和线上观众提问踊跃,部分精彩内容摘记如下。
问:报告中视觉盘点的实际效果如何,如何解决不同尺寸书籍堆叠在一起导致识别不清的问题?
孙翌:需要优化信息场景,确保机器能够有效执行任务。可通过整理书架、调整拍摄角度等方式优化识别条件。目前技术可对拍摄内容进行调整或AI补全,并与库存内容比对以提高识别率。但若书籍严重堆叠且遮挡严重,识别效果仍受限。目前实践中,书籍摆放整齐时,识别率可达100%,而且使用手机拍摄即可,未借助专业设备。
问:报告中建议图书馆可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垂直领域工具,比如开发哪些工具可以谈谈吗?
孙翌:这是对未来发展的一些设想。图书馆可以与相关公司或机构合作,开发适用于特定领域的工具。例如,在教学环境中,可以通过赋能的方式开发一些工具,如知识向量化生成工具、答疑机器人、学习画像构建机器人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高效地进行教学和学习。当前的一些技术可以快速落地,如通过蒸馏和微调结合AI大模型,可快速生成特定领域的机器人应答。再比如,学科馆员可筛选优质文章供机器人学习并微调,服务于特定学科领域,这一方向也值得探索。
问:关于提升馆员AI素养,孙老师有什么建议?
孙翌:当前环境下提升馆员AI素养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馆员仍采用传统信息检索方式授课,导致学生觉得课程乏味。馆员需紧跟最新技术,提升自身AI素养,同时提高授课质量。例如,在信息素养课程中,馆员可以介绍AI工具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提升信息获取和识别能力。馆员可以归纳AI工具的类型和应用场景,并将其纳入课程内容。
问:报告中提到的交大AI馆员是否仅能在题名和主题中检索馆藏文献,有无深度知识发现功能?在参考咨询业务中,AI馆员面临哪些挑战?
孙翌:AI馆员的功能不仅是基于关键词检索文献,而是结合AI意图识别和智慧检索,提供更智能的资源发现服务。未来,AI馆员将能够提供课题综述等更深度的内容检索服务,这将超越传统资源检索,向智慧化内容介绍迈进。
对于参考咨询业务,AI馆员的发展对馆员提出了挑战。目前,AI馆员已能处理一些基础问题,但复杂的、创新性的问题仍需馆员介入。AI馆员可以作为“二传手”,将复杂问题转交给专业部门处理。例如,在投诉平台中,AI可以初步处理常见问题,但复杂投诉仍需馆员的专业判断和处理。因此,AI馆员虽能提升效率,但无法完全替代馆员,尤其在需要专业判断和执行的场景中。
课件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