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未来:《2024年IFLA趋势报告》对文化遗产的影响
2024年12期【本期推荐】
我们能否预知文化遗产的未来?
当然不能。但我们可以根据趋势进行预测。
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在9月举办的国际信息未来峰会(IIFS)上正式发布了《2024年趋势报告》,随即引发了对图书馆领域未来的全球性讨论。这份报告不仅关注了图书馆的发展趋势,而且还深入探讨了人们在获取、利用以及分享知识信息方面更广泛的趋势。
这引发我们思考:我们能否能够预知文化遗产的未来?特别是对于文献遗产,这些趋势如何影响对文献遗产的保护——我们如何提供访问——这对社会意味着什么?
本文将开启探讨:《2024年IFLA趋势报告》对文化遗产,以及负责保护和提供文献遗产访问的图书馆有何影响。文章将提供一些可在实践中采取的行动建议,以应对当前趋势。
趋势1 知识的实践方式正在改变
要点包括:
- 对多样化、具有文化代表性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
- 迫切需要制定策略来对抗威胁民主信任和公共卫生的虚假信息。
- 对数字媒体孤岛中的可访问性和公平性的担忧。
- 平衡监管的挑战,如何在不进行审查的同时,确保信息安全和透明度。
- 数据个性化和短视频的兴起,可能限制人们接触多样化信息的机会。
文化遗产的机会:
- 将文化遗产收藏作为展现丰富故事和传递多元声音的途径。
- 照片与音像资料能够丰富故事的内容,为媒体、纪录片制作者、叙述者以及艺术家提供新的表现手法。
- 错误和虚假信息使原始资料变得非常宝贵。探索如何用收藏品来应对社会挑战。这些藏品是否告诉我们今天的世界本质是什么?
- 将文化遗产视为新型知识形式。思考它们可能在某些想象不到的领域中存在的研究意义,以及辅助政策制定的价值——它们是否可能成为气候学的知识,或是城市规划的知识?大胆想象!
- 思考新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与文化遗产收藏互动,包括在广告或特殊展览中的教育。是否能用短视频这类新的方式让收藏“活”起来?
趋势2 人工智能(AI)和其他技术正在重塑社会
要点包括:
- 生成式人工智能面临着复杂的风险与机遇,预计将在内容创作、教育、工作自动化、语言翻译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 全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巨大。
-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融入日常生活,数据完整性和知识多样性将引发关注。
- 深度伪造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迅速发展,虚假信息传播构成严峻挑战,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框架来保护版权,促进真实信息的传播。
- 元宇宙为实现包容性的数字体验提供了机会,但也同样也复制了当前数字技术中存在的访问挑战和安全风险。
- 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展示了其在保存文化身份方面的潜力,但同时也带来了隐私和伦理问题。
文化遗产的机会:
- 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缺口,推动在线的文化及语言代表性内容的发展,从而促进文化遗产的保存、数字化和推广。
- 面对由深度伪造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带来的虚假信息挑战,利用文献遗产来维护文化叙事和历史记录的完整性,防止文化表达的同质化。
- 探索如何利用元宇宙创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用户能够探索文化遗产并与之建立联系。
- 倡导采取强有力的网络安全措施,保护图书馆在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威胁时所守护的知识和遗产。
趋势7 社区连接需求日益增长
要点包括:
- 社会凝聚力减弱,社区联系变得松散,社会孤立和孤独感日益普遍,特别是在老年人和青少年中,这构成了显著的健康风险。
- 解决孤独感需要定制化的干预措施和涉及多方合作伙伴的地方性行动计划。
- 图书馆在解决社会问题和营造社区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跨代分享个人故事能够加强社区联系并保护文化遗产。
- 在线群组,如游戏社区,越来越受欢迎,它们提供了基于共同兴趣的归属感,尽管这些群体往往具有封闭性。
- 向远程和混合工作模式的转变体现了员工对灵活性的偏好,并影响了社区结构。城市规划必须解决这些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文化遗产的机会:
- 思考文化遗产如何创造空间,使人们能够在社区中相互聚集。
- 探索图书馆如何吸引关键人群,比如青少年或老年人。是否存在跨代交流的机会?
- 考虑创新项目,让人们参与到保存他们社区记忆的工作中,比如基层档案或地方历史保护。
- 回顾之前关于新形式知识的观点——如何努力把握住机会,同时也能创建社区?
接下来呢?What’s next?
本文所讨论的只是《2024年IFLA趋势报告》可能对文化遗产领域的一些影响。我们需要各级图书馆员、文化专家、实践者来驾驭这些趋势,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公众参与文化生活的新机遇。
你有什么想法?让我们将这份趋势报告作为进一步辩论、讨论和实验的起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