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图联杂志》10月特辑·人工智能:重塑全球图书馆事业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image-1.png

《国际图联杂志》10月特辑·人工智能:重塑全球图书馆事业

2025年10期【本期推荐】

文章编译自:https://www.ifla.org/news/out-now-october-2025-issue-of-ifla-journal/部分内容节选自:公众号“编目精灵Ⅳ”《IFLA Journal特刊:人工智能转变全球图书馆事业

《国际图联杂志》(IFLA Journal)是一本国际性学术期刊,致力于发表图书馆与信息服务领域经同行评议的研究成果,以及影响图书馆信息获取服务的社会、政治及经济议题。期刊刊载的研究论文、案例分析与学术评论,全面展现了全球图书馆行业的广阔发展图景。

该期刊2025年10月特辑(第51卷第3期)以“人工智能(AI):重塑全球图书馆事业”为主题,汇集来自全球的18篇原创研究成果,探讨AI如何在不同语境下重构图书馆服务、信息素养、政策制定及专业实践。研究范畴涵盖对南亚、拉美和中国学生的AI素养调研,生成式AI在编目分类、数字保存、公共卫生及原住民知识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探索,同时深入探讨AI伦理、公平性,以及技术应用与治理领域的全球性差距等关键议题。

本期特辑由客座编辑Andrew M. Cox(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和王雪茅(美国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共同策划,下文编译自他们所撰写的卷首导读文章,文章对本期内容进行了整体评述,揭示了当前关于AI研究的趋势和障碍,并提出未来研究议题,将AI界定为影响全球图书馆未来的一个关键变量,它既是挑战,也蕴含机遇。

图书馆领域的AI:未来研究议题

本期特辑将为图书情报学界理解AI在图书馆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发挥重要作用。18篇视角各异的论文共同展现了AI多元化的应用场景与多维度的影响,为我们在该领域的实践认知与学术知识体系增添了重要的集体智慧。当然,源于技术的飞速迭代和全球图书馆体系的多元格局,单期特辑难以提供终极答案或完整图景,但本期内容汇集了令人瞩目的新发现、发人深省的洞见,以及可供借鉴的实践指南。结合国际图联近期其他成果,生动展现了图书馆界应对AI变革的蓬勃活力。

一、研究概览五大维度揭示AI变革路径

本期的18篇论文按研究主题可分为五大类。

01 AI素养理论研究

两篇探讨如何界定AI素养的文章,从信息素养与数字素养的框架出发,对AI素养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理论辨析。

  • 我们是否信任自己;人类是薄弱环节吗?Do we trust ourselves? Is the human the weak link?
    • Kate Mercer, Kari D Weaver, Ashley Rose Mehlenbacher and Makhan Virdi. IFLA Journal, 51(3):570-587. 
    •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正普遍应用于个人、职业和教育等各个场景。与社交媒体技术的兴起类似,这意味着它们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个人也在将这些工具用于各种有益的目的。本文探讨了现有的信息素养认知为何不适用于人工智能素养,并通过一个人工智能检索的例子展示了其局限性。传统应对方式可能无法满足驾驭新型信息工具的需求,这引发了对未来路径的深刻思考。当前信息素养和技术的范畴,要求我们采用多学科方法来解决“如何应对人工智能”这一问题,而且应该说,我们必须承认过去的经验可能已然失效。
  • 高校图书馆的人工智能素养指南与政策:范围综述 AI Literacy guidelines and policies for academic libraries: A scoping review 
    • Muhammad Yousuf Ali and Joanna Richardson IFLA Journal, 51(3):588-599.  
    • 摘要:人工智能素养已成为图书馆情报专业人员的一项重要技能。本范围综述将探讨培训高校图书馆员和图书馆用户 人工智能素养的文献进行了整合。在找到的1824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10篇符合条件的文章。研究发现,图书馆情报专业组织已开发人工智能素养资源或制定基于人工智能素养的政策指南,帮助图书馆用户合理且公平地使用人工智能;图书馆专业人员则通过研讨会、人工智能素养课程、用户教育、图书馆指南和在线素养教程来推进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同时,本文强调这些专业人员自身也需要提高人工智能素养。图书馆提供的人工智能素养教育项目,对于促进基于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工具的有效使用具有关键作用。

02 区域实践与素养调研

三篇实证研究分别针对特定群体或地区,深入调研了AI技术应用情况与素养水平。

  • 埃塞俄比亚学生对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满意度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hatbots in Ethiopian academia 
    • A Subaveerapandiyan, S Radhakrishnan, Neelam Tiwary and Sisay Mulate Guangul. IFLA Journal, 51(3):600-614. 
    •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埃塞俄比亚的学生对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满意度,调查其使用模式、满意度、实际效益、顾虑以及优化建议。研究人员对来自不同教育阶段和地区的367名埃塞俄比亚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重点收集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使用频率、满意度、实际效益、使用顾虑及优化建议等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经常被用于学术目的,学生主要用它们来获取研究帮助、作业指导和进行考试准备。学生对聊天机器人的满意度处于中到高水平,尤其在响应速度、准确性和适应能力方面。具体效益包括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成绩以及全天候信息获取。学生的顾虑主要集中在技术获取、隐私和数据安全方面。他们还提出了针对聊天机器人的优化建议,体现在本地化、文化敏感性、负担能力和安全性等方面。
  • [越南]工程专业学生的技能与人工智能素养 Skills and AI literacy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 Thuy Thanh Bui, Son Hong Do and Ly Dieu Dinh. IFLA Journal, 51(3):615-628. 
    •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河内市412名工程专业学生的数字技能自评水平与人工智能素养状况, 目的在于评估其在大学环境中对自身数字技能和人工智能素养的信心。调查结果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显 示,学生对自己的信息和沟通技能有信心,但在内容创作技能方面信心不足。尽管他们对人工智能有较好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人工智能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数字技能与人工智能素养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其中内容创作技能和数字共情能力对人工智能素养的影响最为显著。针对12名学生的深度访谈数据提供了有关个人观点和经验的详细见解,进一步阐明了学生的数字技能和人工智能素养现状。该研究强调了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培养数字技能和人工智能素养的重要性。
  • 南亚图书馆情报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社会人口学影响及教育启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teracy among South As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tudents: Socio-demographic influences and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 Zakir Hossain, Md Sakib Biswas, Nadim Akhtar Khan and Ghalib Khan. IFLA Journal, 51(3):629-646. 
    • 摘要:本研究针对南亚地区图书馆情报专业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展开多维度考察,重点分析国家、学习阶段、性别认同及英语能力等社会人口学变量。通过对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914名参与者的调查发现,他们的人工智能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印度学生在概念理解和伦理 意识方面表现突出,孟加拉国学生展现出较强的人工智能实际应用能力,巴基斯坦学生则对伦理问题更为敏感。研究结果表明,年级越高,人工智能素养越高;语言能力会影响对人工智能的熟悉和理解程度,但对整体熟练度无影响。尽管人工智能工具被广泛用于信息检索、校对和文章总结等学术任务,但学生接触高级应用的机会有限,且普遍存在学术诚信和抄袭等伦理问题, 这凸显了在图书馆情报教育中开展针对性干预的必要性。本研究通过提供实证数据,为课程开发、政策制定和就业准备提供参考,为全球人工智能素养努力做出贡献。研究倡导开展兼顾包容性、伦理规范与地区特色的人工智能素养项目,以培养图书馆情报专业学生应对人工智能驱动的图情管理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充实本地和国际图书馆情报教育框架。

03 图书馆AI政策与实践

六篇研究聚焦图书馆实践领域,包括图书馆如何在服务中运用AI技术?是否制定相关战略规划与政策框架?其中特别引发了我们对图书馆政策与更广泛机构政策之间关联性的思考。

  • 拉丁美洲高校图书馆与生成式人工智能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Latin America
    • Humberto Martínez-Camacho, César Saavedra-Alamillas, Josmel Pacheco-Mendoza and Juan D Machin-Mastromatteo. IFLA Journal, 51(3):647-659. 
    • 摘要:本文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拉丁美洲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讨论了其潜在效益和挑战。文章强调,能够生成文本、视频、图像、音乐和代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通过实现任务自动化以及强化研究咨询服务,给图书馆运营带来变革。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对6所知名大学的图书馆馆长进行访谈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程度各不相同,从试验性应用到完全融入机构框架不等。面临的挑战包括员工抵触、培训不足和技术限制。本文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应用持乐观态度,建议通过持续培训和制定明确政策以确保其成功实施并符合伦理规范。文中还强调,EBSCO、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等大型服务提供商在支持这场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南非]公共高校图书馆中人工智能创新的应用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novations in public academic libraries
    • Amogelang Isaac Molaudzi and Patrick Ngulube. IFLA Journal, 51(3):660-670. 
    • 摘要:公共高校图书馆是众多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组织之 一。本文采用混合方法研究,通过并行研究设计考察公共高校图书馆中人工智能创新的应用。研究人员运用 题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通过问卷、访谈和文献内容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南非的公共高校图书馆没有明确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策略,因此人工智能的应用并不广泛。图书馆管理系统能够支持人工智能,但有些系统需要升级。图书馆员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素养,但许多人没有接受过人工智能培训,以拓宽他们在这一创新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认知。研究结果表明,公共高校图书馆应制定全面的人工智能采用策略,以应对人工智能趋势。本研究强调需要制定策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符合伦理、公平且负责任。它还为关于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的文献做出了贡献。研究结果有望鼓励公共高校图书馆员开始规划将人工智能技术纳入其发展策略中。
  • [阿曼]GPT在增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获取和用户服务方面的潜能 The potential of GPTs for enhanced information access and user services at academic libraries 
    • Faten Hamad and Ahmed Shehata. IFLA Journal, 51(3):671-681. 
    • 摘要:生成式预训练转换器(GPT)有望彻底变革信息获取和用户服务。本研究旨在考察GPT在高校图书馆中的潜在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目标是探究GPT如何在高校图书馆环境中改善信息获取和用户服务。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设计,对阿曼学术图书馆的10信息专家进行了访谈。结果深入揭示了GPT在高校图书馆中的潜能及挑战。GPT可以通过促进基于用户语言的交互式信息检索模型来增强用户体验,还可以支持图书馆的技术运营。然而,也存在与信息质量和可靠性相关的挑战,以及主要与用户数据隐私和安全相关的伦理考量。这些来自信息专家的见解有助于推进未来的整合框架,以加强对信息的监管、整合和使用。
  • 弥合人工智能鸿沟:高校图书馆中人工智能整合、教育和推广的比较分析 Bridging the AI gap: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I integration, education, and outreach in academic libraries  
    • Jairo Buitrago-Ciro, Marta Samokishyn, Rachel Moylan, Jonathan Hernández Pérez, Oluwabunmi Bakare-Fatungase and Carmel Firdawsi. IFLA Journal, 51(3):682-702. 
    • 摘要:ChatGPT、Bard、Gemini 和 Copilo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彻底改变了教育领域,引起了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的关注。高校图书馆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同时努力应对虚假信息、学术诚信和伦理问题等挑战。本文探究了欧洲、北美(加拿大和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高校图书馆中的人工智能整合、教育和推广情况。研究人员对《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前十的40所地区级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了环境扫描。结果显示,超过50%的图书馆提供教育材料, 42.5%的图书馆开展教育活动,而只有12.5%的图书馆实施了人工智能政策。研究结果表明,尽管许多图书馆已开始将人工智能整合到其服务中,但南北半球各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保护本土知识:利用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 Preserving indigenous knowledge: Leveraging digital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deyinka Tella, Esther Oluwayemi Jatto and Yusuf Ayodeji Ajani. IFLA Journal,  51(3):703-721. 
    • 摘要:本文探讨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的交汇点,重点研究如何运用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来保护和推广本土知识体系。通过建立数据库、交互式平台及人工智能驱动的分析工具,该方法旨在以多样化形式记录、整理和传播本土知识,同时尊重文化习俗与知识产权。研究采用文献检索策略,界定了研究范围,涵盖本土知识的具体维度、人工智能应用及全球经济调查等内容,并通过Scopus、 Web of Science、DOAJ和Google Scholar等多个数据库收 集文献。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整合为语言保护、 文化复兴及本土情境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独特机遇。
  • 英国大学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政策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on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UK universities
    • Thomas D Wilson. IFLA Journal,  51(3):722-734. 
    •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和采用,给大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考察了英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导向型的罗素大学集团(Russell Group)成员在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政策和指导方针方面的应对策略。 分析涵盖了罗素大学集团的原则在其成员机构中的实施情况,涉及学术诚信、评估实践、学生使用和员工指导等领域。文章还探讨了非集团成员在政策制定方面的不同水平,发现部分院校可能面临资源短缺的困境。本文将这些机构的应对措施置于理论框架中,强调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打破高等教育的传统实践模式。文章最后强调,高校在推进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持续合作、制定 、相关政策并积极回应学生的诉求。

04 AI工具评估与应用

五篇文章关注第三方AI工具的评估研究,特别是在特定情境或具体任务中应用AI聊天机器人等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的实践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其中Nogueira等学者还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适价值的AI工具评估标准模型。

  • [英国]探索人工智能在知识、图书馆和证据服务中的应用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sage in the knowledge and evidence services of a public health body: A working group approach 
    • Zalaya Simmons, Charlotte Bruce, Samuel Thomas, Patricia Lacey, Wendy Marsh, Scott Rosenberg and Daphne Duval. IFLA Journal, 51(3):750-765.
    • 摘要:英国卫生安全局知识与图书馆服务处于2022年成立了一个人工智能工作组,以探索与其职能相关的人工智能潜在应用。本文阐述了该工作组在测试和评估人工智能及 机器学习辅助工具方面的初步探索,这些工具主要应用于信息检索和证据审查流程,具体包括文献去重、引文检索、标题和摘要筛选、全文筛选、数据提取和批判性评估。探索性测试表明,这些工具在实施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潜力,同时也为关于伦理、版权和许可问题、人工智能方法的透明度以及证据完整性的更广泛讨论做出了贡献。鉴于这项工作的探索性质,测试的重点是找出潜在机遇和挑战,而非进行正式验证。本文系统阐述了所采取的方法,并总结了在不断演变的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这些发现对公共卫生组织的知识、图书馆和证据服务可能产生的影响。
  • 探索ChatGPT在伊斯兰手稿深度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ChatGPT’s potential in the deep exploration of Islamic manuscripts
    • Elsayed Elsawy, Yousry Elseadawy and Sarah Attia. IFLA Journal, 51(3):766-786. 
    • 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批判性评估ChatGPT关于伊斯兰手稿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定人工智能技术在获取手稿信息中的作用,从而明确该工具作为信息提取手段的优势与待改进之处。研究选取了23份已知的阿拉伯语手稿作为样本,这些手稿经由多位伊斯兰手稿研究专家鉴定确认。研究采用了ChatGPT-3.5版本,重要成果显 示,在23份手稿中,ChatGPT提供了14份手稿的信息(60.9%),而未提供其余9份手稿的信息(39.1%)。就手稿的描述性或识别性数据而言,ChatGPT提供了四类信息要素:所有14份手稿的标题(100%)、10份手稿的主题(71.4%)、8份手稿的形式特征(57.1%), 以及6份手稿的作者(42.8%)。
  • [美国]直面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汉学研究中的信息与数字素养策略 Facing the era of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 and digital literacy in Chinese studies 
    • Bing Wang, Cecilia Zhang, Khamo and Shuqi Ye. IFLA Journal, 51(3):787-802. 
    • 摘要:自2022年11月30日OpenAI推出ChatGPT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日益受到关注。包括高校图书馆学在内的各个学术领域都在密切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各自未来的潜在影响。东亚图书馆协会等知名图书馆专业组织积极利用行业大会平台,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图书馆事业的影响开展对话和讨论。本项目从这些讨论中获得灵感,由四位来自美国顶尖大学的汉学和东亚研究馆员共同开展。他们基于大量第一手实验得出结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区域研究专家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在塑造其对该领域的影响方面变得越来越重要。
  • [美国]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利用Whisper为图书馆视听内容添加字幕 AI and labor: Captioning library audiovisual content with Whisper
    • Nina Rao, Simon O’Riordan and Jonathan Coulis. IFLA Journal, 51(3):803-813. 
    • 摘要:本文探讨了开源人工智能自动语音识别软件Whisper对埃默里图书馆字幕制作以及从事该工作的员工的影响。字幕对于内容的可检索性、可发现性和可访问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字幕制作因资源需求量大而颇具挑战。Whisper有望实现对数字化内容的主动字幕制作,但也引发了自动语音识别生成的字幕对从事此类工作的员工产生影响的担忧。本文基于从获得资助的字幕项目和正在进行的口述历史项目中收集的数据,考察了这种影响,并观察到虽然Whisper减少了字幕制作中最耗费人力的阶段,但由于需求变化及确保字幕与转录文本准确度所需的人工审核,它未必能减少工时。Whisper的真正影响可能在于改变而非取代人类劳动。
  • 拨开迷雾:人工智能工具评估 Cutting through the noise: Assessing tools that emplo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Leticia Antunes Nogueira, Stine Thordarson Moltubakk, Andreas Fagervik and Inga Buset Langfeldt. IFLA Journal, 51(3):735-749. 
    • 摘要:人工智能的普及为开发研究和高等教育工具和服务的私营机构带来了重大商业机遇。高校图书馆往往成为这些新工具的主要推销对象,亟需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以引导。图书馆对工具的评估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服 务,因为许多利益相关方可能既没有时间、也缺乏能力或意愿去探索那些号称能满足其信息需求和研究工作的创新工具。本文针对采用人工智能的信息与科研创新工具,就如何评估其适用性、可推广性及投资价值提供了具体指导框架,主要涵盖三大评估维度:工具的功能定位、设计理念与技术特性;信息素养、学术技能和诚 信;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政治经济学意义。

05 AI驱动服务开发

两篇文章着眼于图书馆自主开发AI驱动服务的创新实践,这类研究技术性较强,且不局限于生成式AI应用。它们或许是最具价值的成果,因为通过这些案例,我们能切实感受到AI在现实中的实际应用,这些解决方案往往经过长期开发,旨在满足明确的用户需求。

  • [智利]议会图书馆改革:借助人工智能优化流程并提供新服务 Transforming parliamentary libraries: Enhancing processes delivering new service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Francisco Cifuentes-Silva, Hernán Astudillo and Jose Emilio Labra Gayo. IFLA Journal, 51(3):814-835. 
    • 摘要:在图书馆工作中应用人工智能可能对信息获取和管理工作产生广泛影响。它既可以简化内部流程,又能改变用户与信息资源的交互方式,从而提高效率和运营效益, 同时丰富用户体验。本文介绍了智利国民议会图书馆综合应用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的经验,并具体阐述了三项举措:(1)利用语义网技术将立法内容作为关联开放数据发布,实现机器可读性与高标准互操作性的结合;(2)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对立法文件进行自动标记,以记录立法历史;(3)基于机器学习,结合当前政治背景预测法案通过概率。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管理服务,为议会工作提供有用且及时的信息,并实现基于人工的重复性任务自动化,从而高效利用公共资源。
  • [印度]借助人工智能增强图书馆服务:自动化新闻推送系统框架 Enhancing library service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framework for an automated news delivery system 
    • PJ Jhan, MG Sreekumar and Rosemary Kuriakose. IFLA Journal, 51(3):836-848. 
    • 摘要:本文以印度贾奥学院数字图书馆为例,探讨了通过整合Google 新闻、Google 表格和LibGuides平台构建自动化新闻推送系统的开发与实施过程。该系统目前可为287家企业提供新闻推送服务,并可根据机构需求扩展服务范围。在ChatGPT 等人工智能工具的助力下,系统开发过 程得以简化,这使得技术专业知识有限的图书馆专业人员也能搭建先进的自动化框架。本文探讨了该系统的技术工作流程及面临的挑战。此外,研究还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推动图书馆运营现代化、打造高效未来图书馆服务方面的潜能。研究分享了开源软件与专有软件的细致部署,展现了可扩展且高性价比的自动化系统在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中的潜力,并着重指出需要开展培训项目,培养专业人员最大限度地推动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二、核心发现全球图书馆面临共性挑战

通览本期特辑的各篇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梳理出若干显著趋势。绝大多数论文聚焦于生成式AI,尤其是ChatGPT等AI聊天机器人的应用效能与影响力分析。至少就现阶段而言,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技术,如用于内容描述或预测分析的AI系统,似乎尚未获得同等程度的学术关注。

确实,AI聊天机器人正产生全球性影响,不仅呈现出学生群体广泛使用等普遍现象,更展现出显著的差异化图景。例如,教育场景与医疗健康场景中对AI应用的关注焦点就存在明显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地域差异性也很显著,如不同地域图情专业学生的AI素养水平存在明显区隔。事实上,多篇论文指出图书馆AI服务在许多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专业工作者仍在积极预判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图书馆领域AI应用面临的主要障碍:信息质量参差、隐私保护隐患、战略规划缺失、馆员抵触情绪与技术条件限制等,以及南北半球的国家之间持续存在的发展差距。但也呈现出一些发展潜力,不仅限于图书馆服务的革新,更体现在原住民知识的获取与保存领域。这些研究提醒我们,图书馆的现代化转型始终离不开更宏观的政策发展。

AI工具,尤其是商业化的AI聊天机器人虽蕴藏巨大潜力,仍存在诸多缺陷,特别是在信息准确性方面表现堪忧。在面对复杂的专业任务时,它们虽能提供有限辅助,但远非完美的省时解决方案,对这些工具的使用还可能对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产生深层次影响。在其他案例中,我们发现图书馆长期致力于开发AI驱动的服务,这些服务旨在满足实际需求,且通常基于开源技术。生成式AI对这一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显著降低了技术开发所需的入门级技能门槛。

当前的核心议题在于培育用户的AI素养。各图书馆正积极投入相关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编制关于AI聊天机器人的图书馆使用指南,这充分彰显了图书馆作为教育者的专业使命。针对学生群体的三项研究显示,AI在教育场景中应用广泛,但学生的AI素养仍存在巨大差距。然而,要精准界定“AI素养”的内涵却非易事。

当前关于AI的讨论多源自北半球国家,因此,本期特辑能够呈现不同地区的图景显得尤为珍贵。无论从数据分析维度还是作者构成来看,本辑内容都体现了真正的国际视野。多篇论文展现了跨国学术合作的力量,例如印度与非洲学者、欧洲与南美及拉美作者、巴基斯坦与澳大利亚研究团队之间的协同探索。这种国际化的研究格局,正是国际图联共同体优势的生动体现。

本期研究展现的方法多样性同样令人瞩目,涵盖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网站分析、访谈调研及案例研究等多种范式。部分论文因其整合的研究资源或提出具有普适性的评估清单而彰显特殊价值,文中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站分析获取的数据,为未来的纵向研究与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参照。

三、前沿议题未来研究图景

未来一段时间内,对AI在图情领域应用的探索将持续成为重要研究方向,这包括下一代AI技术(如智能体)带来的影响。唯有通过长期观察,我们才能洞悉用户信息行为的变迁模式,及其对图书馆使用方式产生的连锁反应。

当前研究均以学生群体为样本,作为技术先行者,他们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此同时,研究者的行为范式也在重构。我们或将很快见证普通用户行为模式的普遍变革,这将对图书馆服务体系产生深远影响,AI聊天机器人正在重塑用户的搜索预期,而图书馆的AI应用实践仍处于萌芽阶段。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将更清晰地把握不同国家、不同领域在AI应用层面的接纳程度与差异化发展路径,包括本期未充分展现的公共图书馆、机构及法律图书馆等场景。这将揭示图书馆AI服务能力的演进轨迹,并将各项发展置于人们对AI环境与社会影响认知不断深化的宏观背景中进行审视。

从这辑精彩的特刊中,我们得以提炼出指引图情领域AI研究的长期核心议题:

  • AI如何改变用户的信息行为与体验?这种变化在学术研究者、学生及公众等不同用户群体间有何差异?由此产生的使用习惯与搜索期望的变革又对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哪些影响
  • AI素养应如何界定?它与更广泛的信息素养、数字素养之间存在何种关联?用户的AI素养现状如何?又该如何系统设计与之配套的培训体系?
  • AI技术与政策正经历着怎样的演进?这种演进对图书馆意味着什么?如何界定AI伦理问题,包括隐私与安全、透明度、知识产权、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性发展和劳动力替代等问题?AI技术的发展及影响,又如何与图书情报界长期关注的重大议程产生互动,例如可持续发展、去殖民化、职场平等与多元包容
  • AI如何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创新?如在元数据自动生成以提升资源发现效率,或构建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等领域如何发展?技术采纳的核心驱动力与主要障碍有哪些?图书馆的AI能力应如何界定?不同国家与类型的图书馆机构呈现出怎样的差异化发展路径?适用于评估AI工具的标准核查清单应包含哪些关键要素?
  • AI将如何重塑图书馆服务范式,使其在社区服务、教育赋能与科研转型中扮演核心角色?
  • AI将对图书馆员的工作内容、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与职业认同产生何种深远影响?其对图书馆人才队伍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例如在人员构成变革与权益保障机制等方面?面对时代变革,图书馆专业群体能否构建全新的价值定位,以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 AI对新任图书馆员的培养体系与在职专业人员的持续教育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图书情报学教育应如何有机整合AI技术?

《国际图联杂志》未来数年必将持续回应以上议题。相关研究将呈现鲜明的跨学科特质,在更广阔的理论视域中审视AI对信息生态的影响:与教育学者共探AI素养框架;与商学专家共商政策制定与就业前景;与计算机科学家共研技术演进路径;与哲学家及社会学家共思技术对环境与社会的深层影响;与人文学者共塑学科范式的转型;与STEM领域科学家共创AI前沿应用,如在攻克癌症、应对气候变化和自动驾驶领域。在这场围绕AI展开的学术共振中,图书情报学必将为跨学科知识版图注入独特价值。

发表评论

云瀚联盟-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