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REAL+X”理念引领创新:和平书院运营实践与智慧服务探索

以“REAL+X”理念引领创新:和平书院运营实践与智慧服务探索

2025年09期【行业交流】

供稿: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

编者按:8月18日,2025年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年度公共图书馆奖”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揭晓。上海市虹口区和平书院凭借其卓越的建筑设计、创新的数字技术融合、深厚的文化传承底蕴以及显著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成为唯一入围的亚洲代表,并取得全球第二的佳绩。作为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体系的一员,和平书院依托上海图书馆云瀚图书馆服务平台,稳定实现了图书馆基础业务的运行并拓展出诸多特色业务,为广大读者提供了24小时不间断的智慧化服务保障。本文将从办馆理念、运营模式和信息化建设三方面,呈现这一公共文化空间的创新路径。

和平书院(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和平分馆)是上海首个24小时开放的城市公园图书馆,是上海市虹口区委、区政府贯彻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上海文化自信”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实践“人民城市”“公园城市”理念所推出的文化和绿化相融合、阅读和行走皆相宜、生态和生活均可共享的公共文化空间。

和平书院于2024年4月23日正式开馆,整体阅读空间占地超过10000平方米,馆藏图书50万余册,由综合馆、少儿馆、艺术馆和一个中心绿地组成,与周边的刊茶社、碳秘馆形成了一个“5+1”的城市公园阅读集群,辐射周边超过百万的社区居民。

自正式开馆以来,截至今年的8月31日,和平书院累计接待市民共260多万人次。其中,综合馆和少儿馆到馆读者超过200万人次;办理读者证8000余张;图书借阅近90万册次;开展各类公益文化活动160余场;线上线下共超过4万人次的读者参加;举办主题展览16场;吸引20余万人次前来参观互动和体验;获得包括央视、中国日报、解放日报等各类中央和市级主流媒体的报道超过百次,成为广受欢迎的公共文化场馆新地标。

办馆理念

以“REAL”为核心,构建阅读新生活方式

和平书院以“阅读——一种新生活方式”为愿景,围绕阅读(Reading)、生态绿化(Eco-greening)、开放易得(Accessing)和生活(Living)四个维度,聚焦形成“REAL(真实)”的核心理念。其目标不仅仅是创建一个图书馆,而是一个将知识、创新、自然和社区汇聚在一起的生活方式中心。

在阅读方面,和平书院通过“5+1”阅读集群,即综合馆、少儿馆、艺术馆、期刊馆(刊茶社)、阅读博物馆(碳秘馆)及阅读广场(中心阅读绿地)对外提供服务,并举办丰富的公益文化与展览活动。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注重主题性与功能性,如综合馆以“自然探奇”为理念,少儿区域以“星空寻梦”为主题,并设置深度自习区、休闲阅读区及家庭阅读区等多功能场景,为读者营造沉浸式体验。

在生态绿化方面,和平书院将可持续理念贯穿于建设与运营全过程。项目原为公园闲置建筑,通过保留原始结构、优先采用本地材料实现低成本改造,并成功融入公园生态系统,成为季节性鸟类栖息地。能源方面,屋顶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馆内用电,辅以玻璃幕墙增强自然采光和通风廊道促进气流循环,有效实现节能降碳。书院还积极组织自然与低碳主题艺术展览、阅读活动及国际会议,如图书交换和中非气候圆桌会议,推动环保理念传播。

在开放易得方面,和平书院广泛应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可及性与便利性。馆内设自助借书机、全覆盖免费Wi-Fi,智能书架实时定位儿童绘本,电子图书馆支持线上预约与自动配送。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用户画像,优化运营策略与深度研究支持。读者可在线预约活动和座位,享受数字阅读、读者社群及AI咨询等多样化服务,实现个性化阅读旅程。

在生活方面,和平书院致力于打破阅读与日常生活的界限,打造融合知识、休闲与社区的复合空间。伴餐阅读区允许读者在早午餐或下午茶同时持续阅读,空间可灵活转换:阅读区可调整为活动场地,户外广场亦可作为社区市集使用。社区参与被视为核心,书院为各年龄层提供讲座、展览、演出、技能培训等多元文化体验,并积极与社区共建,塑造具有多重功能的城市“第三空间”。此外,书院还为周边提供数百个志愿者岗位与约40个就业机会,共同培育具有活力的阅读推广品牌。

和平书院还以X代表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想象,组成了REAL加X——RELAX(休闲)的发展愿景,致力以真实为根基,融入创新源泉,共同创造自由、从容、充满创造力的理想生活新范式。

运营模式

政府与社会协同,公益与效能并重

和平书院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区级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1(原图书馆管理团队)+1(社会化运作团队)”管理模式,签订上海市区级图书馆第一份委托运营竞业条款。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有效弥补了政府财力与人力不足,助力政府聚焦项目监管与标准制定,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多层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委托机构发挥自身商业运营思维和企业营销模式的专长优势,通过打造一批集成式、高层次、品牌化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读者引流,以提高自身经营性部分的盈利收入,并将部分收入反哺到后续的阅读推广活动中,提升活动的场次和质量、扩大活动规模,进一步吸引流量,实现良性循环。例如,通过提供饮料和轻餐饮等经营性服务打造伴餐阅读场景,在不增加政府经费预算的情况下获取利润以保证外包服务的延续性。实践中,委托机构利用与各大出版社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周邀请作家现场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独立创作人分享自己在文学、艺术和音乐等方面的艺术成果;引入社会组织策划公益展览等。

政策层面上,政府在委托运营费用的支付方式上,划出一部分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支付,激励委托机构在文创产品开发、社会力量合作以及跨界活动打造等传统公共图书馆的相对弱项方面有所建树,为公共文化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信息化服务情况

云瀚平台赋能,智慧服务全覆盖

和平书院已全面启用上海图书馆云瀚图书馆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知识服务升级。该平台不仅支撑上海全市近400个市、区、街镇各级馆点的一卡通流通服务,还为和平书院提供了读者管理、流通服务、智能书架、自助借还机、典藏管理、图书检索等多项功能。自全面投入使用以来,系统运行稳定,为和平书院及广大读者提供了24 小时不间断的智慧化服务保障。

基于云瀚平台,和平书院实现了智能书架在少儿低幼绘本区的应用。图书馆儿童区的绘本常被小读者们随意翻阅、乱拿乱放,导致工作人员需要频繁整理,并依照分类规则重新理架,工作难度较大。同时,由于绘本位置混乱,读者即使按照索书号也常常无法准确找到目标绘本,只能“盲找”,体验不佳。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平书院在少儿低幼绘本区采用RFID智能书架,解决了读者找书困难的问题。读者查询绘本后,智能书架会显示层架位信息,并亮灯指示。同时工作人员在智能书架可视化后台管理系统上可直观地看到需要理架的绘本及理架位置,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

和平书院还与虹口区数据局开展合作,入驻上海“一网通办”平台(随申办),实现了活动报名、座位预约、夜间登记等各类线上便民功能,有效提高了运营方的管理效率和读者的使用体验。针对每天24点后的过夜登记,线上办理也有效解决了部分读者对人工登记的抵触情绪。

和平书院以“REAL”理念为引领,以智慧技术为支撑,以多元运营为动能,成功打造出一个融合阅读、生态、社区与创新的新一代公共文化空间,不仅为市民提供高质量服务,也为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树立了创新标杆。其荣获IFLA“年度公共图书馆奖”,既彰显国际行业对中国公共图书馆实践的认可,也更坚定我们以本土智慧参与全球对话的信心。期待和平书院的实践能够为国内外同行提供有益参考,更希望越来越多中国图书馆走上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分享中国智慧、共同推动全球公共图书馆事业迈向新高度。

发表评论

云瀚联盟-智慧图书馆技术应用联盟